想讓你的界面更精致?先掌握這8個設計細節(jié)!
哈嘍,這里是設計夾,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「界面設計要素」。
當下大多數(shù)界面設計類軟件都是以矢量圖的方式工作。通過調整參數(shù)來定義圖形的大小,并且在不降低質量的情況下對圖形進行拉伸和放大。
在進行界面設計時,我們需要生成出各種尺寸的矩形、圓形等對象,規(guī)定這些對象的尺寸和樣式,并對這些對象進行移動,將它們放到合適的位置上。
很多基礎知識可能看起來很簡單,容易被忽視。但隨著設計經驗越來越多,更建議大家牢固系統(tǒng)地掌握這些基礎知識,厚積薄發(fā)才能越走越遠!
一、盒子模型
我們所做的大多數(shù)設計都是根據(jù)盒子模型進行,因此了解盒子模型對界面設計來說非常重要。
盒子模型由四個主要元素組成:
內容 (content)、內邊距(padding)、邊框(border)、外邊距(margin)。
內邊距(padding)是內容和邊框線之間的空間,如下圖灰色區(qū)域。內邊距的范圍越廣,內容的安全區(qū)域就越大。
外邊距(margin)是盒子與其他元素之間的空白區(qū)域,如下圖藍色區(qū)域。外邊距保證了盒子與盒子之間有足夠的間距。
二、尺寸
寬度(width)和高度(height)是定義對象大小的參數(shù)。在二維空間上,寬度代表橫軸上的比例,高度代表縱軸上的比例。
一定比例的寬和高構成的矩形是容納對象的最小矩形框。如果對象本身是不規(guī)則的形狀,在設計時我們需要根據(jù)對象的尺寸制定一個規(guī)則的矩形框,方便交付開發(fā)。
三、角度
角度定義了對象順時針旋轉的方向,默認為 0°。另外旋轉也可以是負數(shù),比如-15°旋轉與 345°旋轉的角度是相同的。
如果我們想要一個統(tǒng)一的界面,最好不要手動旋轉對象,而是通過輸入度數(shù)來旋轉,這樣會比手動旋轉更精確。
旋轉對圓形來說是特殊的存在,因為一個圓形無論旋轉到哪個角度看都是一樣的。
四、圓角半徑
邊框半徑數(shù)值越大,這個形狀的圓角度數(shù)就越大。例如一個矩形,既能一次性設置四個點的圓角半徑,也可以單獨設置某個點的圓角半徑。
正常來說,設置圓角的圖形看起來比直角圖形更友好。界面設計中,相同的圖形最好能保持一樣的的圓角度數(shù),這樣界面看起來會更統(tǒng)一。
另外一個圖形是否需要圓角,要根據(jù)產品風格靈活選擇,確保與當前使用場景相匹配。例如某個產品的 logo 或主視覺使用了不同半徑的圓角,在界面中我們也可以使用不同半徑的圓角按鈕,保持風格統(tǒng)一。
一旦我們決定了用某種樣式的圓角按鈕,那么界面中的其他按鈕也應該保持一致。
五、填充
填充是指對對象內容的操作,填充的可以是一種顏色,也可以是一張圖片。
針對不同對象,我們需要差異化定義每個對象的填充效果,保證這些對象簡單易懂,清晰可見。
在設計過程中,可以對同一個對象組合使用多種填充效果。例如一個正方形頭像,首先填充一張照片,在照片的基礎上再添加各種顏色效果,能讓頭像的設計與界面更匹配。
六、描邊
如果說填充強調對象內部,那么描邊就是對對象外部邊框的操作。
描邊分為內部邊框、居中邊框和外部邊框三種樣式,其中只有內部邊框不會在視覺上使對象變大。
例如下圖是一個 60px 大小的正方形,有 2px 的描邊。從左起分別是內邊框、居中邊框、外邊框的描邊效果。因為內邊框是在正方形內部描邊,所以視覺上看這個正方形仍是 60px 大小。
居中邊框是指正方形的外部和內部各占 1px,那么采用居中邊框的正方形尺寸變成了 62x62。
同理,外部邊框是指正方形的外部多了 2px,采用外部邊框的正方形尺寸變成了 64x64。
對于不同的對象,我們可以設定不同寬度的描邊,描邊的樣式可以是虛線、實線、純色、漸變色等多種樣式。
目前大多數(shù)設計軟件支持修改描邊的端點和節(jié)點。端點樣式包括方頭、平頭和圓頭,節(jié)點樣式包括斜接連接、圓角連接、斜角連接。
七、陰影
陰影是 UI 設計中最常用的效果,根據(jù)對象的 X 軸、Y 軸的偏移程度、模糊程度、擴展程度、顏色和不透明度等屬性構成。
通過設置模糊能讓陰影的面積擴散擴得更大,顏色由深變淺。一般來說陰影的不透明度低于 40%時,呈現(xiàn)的效果比較好。
當陰影的擴展程度為負數(shù)時,陰影看起來會更自然。對比上下兩個圖例也能看出來,擴展程度為負時陰影看起來更柔和。
使用陰影有助于劃分界面的層次結構,在設計中,讓陰影看起來自然柔和不生硬是界面美觀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。
首先要避免純黑色陰影,純黑對比太強會影響視覺效果,建議使用基礎色調派生的顏色作為陰影顏色。
例如基礎色是綠色,可以使用飽和度、亮度較低的深綠色作為陰影顏色。陰影顏色確定后,再給陰影足夠大的模糊數(shù)值,最終會得到了一個不錯的陰影效果。
顏色太深、太生硬的陰影和按鈕顏色對比太大,設計時應盡可能調整陰影的顏色、透明度等參數(shù),避免生成這種效果;把黑色陰影調整成同色系的深色陰影,陰影的效果看起來就會更自然、更柔和;再把陰影的擴展程度調成負數(shù),就能消除陰影的外展,讓陰影看起來更真實。
1. 內陰影
內陰影在 UI 設計中相對少見,內陰影和上面所講的陰影有相同的參數(shù)設置,只不過內陰影是在圖形內部起效果。
內陰影無法像外陰影那樣展現(xiàn)圖層之間的深度和層級關系,只對圖形內部起作用。如果內陰影使用太多,可能會混淆圖層間的層級關系,讓界面關系看起來不明確。
八、模糊
1. 高斯模糊
高斯模糊是最常用的設計效果,呈現(xiàn)出從中心向四周均勻擴散的模糊效果。高斯模糊由半徑控制,半徑數(shù)值越大,模糊效果越明顯。
高斯模糊常用在界面之間的過渡或者用來模糊背景突出景深效果。
高斯模糊還可以作為陰影效果,放在對象下面使用。例如新建一個橢圓做成模糊效果,放在對象下面,就能快速呈現(xiàn)出一個帶有陰影的效果。
2. 背景模糊
蘋果在操作系統(tǒng)中經常使用背景模糊,呈現(xiàn)出背景很模糊的玻璃效果。
背景模糊主要針對圖層覆蓋的內容起作用,比如新建一個矩形調整透明度,做成背景模糊效果,那么該圖層覆蓋的區(qū)域會變模糊,圖層沒有覆蓋的區(qū)域保持不變。
3. 動感模糊
動感模糊由模糊數(shù)值和角度兩個參數(shù)控制,用來模擬對象在不同角度上的移動效果。
4. 縮放模糊
當對象由內到外變得模糊時,就會發(fā)生縮放模糊。這種模糊效果在界面設計中用得較少。
縮放模糊由模糊數(shù)值和原點兩個參數(shù)控制。在縮放模糊中可以隨機設置模糊原點,通過移動原點獲得一些有趣的圖形效果。
最后
以上是界面設計進階過程中需要搞懂的基本設計要素,希望通過本次系統(tǒng)性的講解,能更進一步提升設計精細度!
作者:Clip設計夾
想了解更多網站技術的內容,請訪問:網站技術